中国文化遍地奇葩:陈光标、媒体和文人

2014年1月来到纽约献丑的陈光标是中国文化催生的遍地奇葩中的一朵,他似厉鬼般呼啸而出,用世间罕见的招摇方式自我炫耀,贫穷和不幸的人们只是其表演的道具。

2011年初春,他去台湾街头表演,名曰行善,实则扬恶。当时我正在纽约,给法广写了篇专题《送粥奶奶挑战中国首善》,直抒胸臆。

此文一出,在网络迅速走红,读者甚广。

但随即发现华人媒体与文人实则与陈光标同病相怜:虚假和招摇,他们都是中国文化产下的魔蛋,完全不符合现代文明规范。只需用《送粥奶奶挑战中国首善》 在谷歌或百度搜寻,除了第一条信息是出自法广外,其他信息要么称自己是作者,要么没有出处,文章标题无一更改,文章内容有的是完全保留,有的稍加变动,有的在结尾画蛇添足,完全不提文章源自法广,更不提原作者是谁。

我的文章2011年2月2日写就(当日存档于个人博客),6日发表,当时还没有质疑陈光标金钱的来源,只是对行善方式的评述。两个多月后,也即当年4月23日,国内的《中国经营报》发表长篇调查报道《破解中国“首善”陈光标之谜》,揭示“陈光标高调的慈善背后的玄机”。

在陈光标再度恶心世人之际,重贴《送粥奶奶挑战中国首善》一文:

春节前夕,两位风格迥异的中国行善者引起了世人的关注。一位是自称“中国首善”的陈光标,他在1月26日赴台捐款六天,向台湾的低收入户及弱势族群捐出了5亿1千万新台币。

在人们争议陈光标跨海行善的动机及善德时,浙江宁波一位64岁的老人免费为农民工送粥的照片被传到网上,红遍了中国网络,从官方的新华网到各地民间网站纷纷转载,老人陈杏娣被国人称为“送粥奶奶”。

与巨富陈光标相比,“送粥奶奶”似乎是卑微到了无足轻重的地步,在陈光标高调派发亿万现金的时候,她只能默默地送出白米粥,然而她的行为更符合“上善若水”的标准。在人们心目中,这位每天凌晨3点起床熬粥的老奶奶,以无声的善行挑战着陈光标。

在评判这一善行对决时,有一个特有的时空背景无法回避,那就是中国最大的弱势族群、2亿3千万离乡背井的农民工,此刻正历尽千辛万苦,或挤进壅塞的车厢,或在寒风中千里走单骑,甚至徒步数日,回乡过年。根据中国官方资料,中国农民工的数量是台湾人口的十倍,台湾人均收入则是大陆农民工人均收入的七倍以上,与命如草芥的大陆农民工相比,台湾人还有着多种社会保障。孰穷孰富,谁更需要雪中送炭,“送粥奶奶”比“中国首善”更明白。

今年一月,仅珠三角一地就有十万农民工成为“回家过年的摩托大军”,他们冒着刺骨寒风,驾电单车穿州过省数百上千公里,拉家带口结队返乡,为的只是节省两三百元人民币的车票款。从1月19日至30日,仅从广东进入广西境内的农民工返乡摩托车就达30万辆。

培根曾说,财富是德行的行李。面对这般苦难的人群,行善的富人本可以大有作为。亿万富翁陈光标立志行善,本可以为2亿3千万农民工设立返乡基金,或捐赠车票,或包车包机,为中国穷人积德行善。然而就是这位“中国首善” ,在身边的穷人最需要帮助的时刻,弃他们于苦难之中,笑呵呵地远赴富裕的台湾,大作广散钱财之秀。

相比之下,陈杏娣更符合老子的“以百姓心为心”的经典善行表述,她住在宁波北仑新大路火车票代售点附近,看到在售票点门口的瑟瑟寒风中漏液排队的农民工,视他们为自己的儿孙,十分心痛,萌生了给农民工送粥暖胃的念头。

就在陈光标赴台前一个星期,陈杏娣开始了她的善行。她凌晨3点起床,熬4大锅粥、煮5大热水瓶姜汤。5点钟出门,用三轮车拉着粥和姜汤到售票站免费派发。送完后又赶回家,再熬4锅粥和姜。人最多的时候,她一天得送3趟。

在“送粥奶奶”一趟趟为农民工跑腿时,陈光标正在攀爬声名之颠。2月1日,他在离台时宣称自己“是‘中国首善’,而世界首善的位置却空著,希望自己能当上‘世界首善’”。

陈光标的豪言壮语没有感动中国百姓,他们被“送粥奶奶”触动了。有网友说:“见惯了唯利是图,突然看到‘送粥奶奶’免费送粥的新闻,坚硬外壳包裹的心被感动了”。

大陆媒体2月1日报道说,“送粥奶奶”已经感召到了一批“同盟军”:十几位社区工作人员、一批放寒假的小学生,甚至连台湾籍志愿者都加入到队伍中,争相为农民工送温暖。

至此,“中国首善”与“送粥奶奶”的善行对决,孰胜孰负已经明了。几个月前,陈光标曾在《中国农民工》电视节目中表示,要让比尔•盖茨推荐他到美国最好的慈善学校去学习两个月,以便把中国的慈善事业做得更完善和更上水平。

现在,这一门慈善课程,“送粥奶奶”已经为陈光标上了,只是不知他能否领悟。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傅高义《邓小平时代》大陆版被删了些什么?

两位噶玛巴:一位受困印度,一位游走世界

盛雪:李竹阳获救彰显加拿大人权大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