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十一月, 2024的博文

灵魂的混合体

图片
纪录片电影节里有一种非驴非马的东西,说它是纪录片,却过于人为,有编剧有演员,说它是故事片,又过于简单幼稚,非驴非马谓之骡,像骡的电影叫混合电影(hybrid films),是一种融合了两种或更多不同类型主题和元素的电影类型。 蒙古纪录片《狼总是在夜间出没》(The Wolves Always Come at Night)就是一部混合电影,由澳大利亚人Gabrielle Brady导演兼编剧,蒙古人Davaasuren Dagvasur 和Otgonzaya Dashzeveg编剧并主演片中夫妻,讲述蒙古牧民因环境恶化离乡背井进城打工的故事。电影拍的很美,但因过于美化而失真,尽管入围了伦敦电影节最佳影片、多伦多国际电影节平台奖和苏黎世电影节最佳纪录片等,但每次都止步于提名,未能获奖。 混合电影里的人造情节、艺术化脸谱和柔性处理过的环境,拉开了它与真实世界的距离,就像把大嗓门说话修饰成了轻声细语,本想记录大碗喝酒大口吃肉的武松粗犷故里,最后却成了斯文的贾府红楼,细节不真实就不叫纪录片。 Gabrielle Brady不仅擅长拍混合电影,她的人生也十分混合,生长在澳大利亚,去古巴读大学,学的是电影导演和制作,喜欢在古巴、蒙古、印度尼西亚生活,喜欢澳大利亚的中部沙漠,究其原因,因为其灵魂本身就是混合体。

CPTPP温哥华会议搁置中国和台湾的加入申请

图片
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在今年的主席国加拿大举行第八届委员会会议,11月28日结束时宣布决定成立一个由秘鲁领导的工作组来推进哥斯达黎加的加入申请,使其有望成为下一个新成员,会议搁置了中国和台湾的申请。 CPTPP温哥华会议优先推进三大事项,一是促进对CPTPP有效和及时审查,确保其与成员国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相关,二是鼓励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以及女性和土著企业,第三就是“推进新经济体申请成为成员的讨论”。 2024年是CPTPP生效后的第七年,去年批准了英国的加入申请,令其成员国增加到了12个,这个有5.8亿消费者的贸易集团约占全球经济总量的15%,对99%的关税项目免税。2021年9月16日中国提出加入申请,台湾于9月22日提交申请,而哥斯达黎加的申请是在2022年,但CPTPP决定新成员加入不会遵循先到先得的原则。 加拿大国际贸易部长伍凤仪表示对申请的评估基于满足协议标准的能力、遵守贸易承诺的历史以及CPTPP成员国之间的共识。美国《政客网站》(Politico)报道称,尽管台湾与哥斯达黎加是“准备最充分的两个申请国”,但台湾加入“尚未获得某些成员国的共识”。有消息指“马来西亚、越南和新加坡公开表示支持中国”,是北京的一个中国政策使台湾加入变得复杂,最终令二者的申请都因敏感的政治因素而被温哥华会议搁置。 2025年,澳大利亚将接替加拿大担任CPTPP主席国,中国、台湾、厄瓜多尔、乌拉圭、乌克兰和印度尼西亚的加入申请将在一年后再获考虑。

四国导演合拍的墨西哥城

图片
蒙特利尔纪录片电影节《聚焦墨西哥》单元,放映了由阿根廷导演Carlos F. Rossini、墨西哥导演Maya Goded、美国导演Julio Hernández Cordón和西班牙导演Nuria Ibáñez四人联合执导的纪录片《城市》(Ciudad)。 是北美第一大城市墨西哥城把这四位各具荣誉、心智成熟又有艺术追求的导演吸引到一起,他们回避了光鲜上流社区,回避了所有地标建筑,专注于展示一个劳动阶级的城市,用中国人的表述,这部电影像是“城市低端人口”的影像。 为何要四名导演执导? Carlos F. Rossini 说“电影已经消亡,因为大众媒体使它失去了叙事品质。与此同时,城市正在崩溃。所以当电影和城市消亡后,我们要去制作一部押注于叙事和城市的电影。但你不能独自完成,必须与乐队和朋友一起完成”。 从艺术风格上来说,他们沿袭了前苏联纪录片大师狄齐卡·维托夫(Dziga Vertov)的纪实电影风格及更早之前的德国抽象实验电影大师沃尔特·鲁特曼(Walter Ruttmann)的城市电影传统,画面宏大经典,像史诗一样令人回味无穷。 在放映后的提问环节,有蒙特利尔女生问Carlos F. Rossini,绰号邪恶使者(el mensajero del mal)的单车骑手是怎么拍的?回答是导演把自己反绑在前面的摩托车上,一个镜头追拍下来。他还强调,别忘了这是在墨西哥城,自由自在,没有规矩。Carlos F. Rossini从阿根廷移居墨西哥城已经27年,他说恨这座城市,也深爱这座城市。 我在北美25年,分别在蒙特利尔、纽约和墨西哥城生活,蒙特利尔过于单薄苍白,与后两者不可比较,纽约与墨西哥城同样充满活力、内涵厚重,但墨西哥城更自由、文化更具原生态,是我最喜欢的城市。我想不仅是我,也是很多了解墨西哥城的蒙特利尔人心爱的城市,这也是《城市》放映厅爆棚的原因。

战胜心魔的力量

图片
法属圭亚那,是我在美洲大陆四个未曾踏足的弹丸小国之一,实际上它连小国都不是,从1946年开始它就是法国的海外省,要求独立的声音一直微弱。 《聆听声音》(kouté vwa)是蒙特利尔纪录片电影节唯一的法属圭亚那电影,放映时座无虚席。片中,从法国回去度假的13岁男童梅尔里克和一帮同龄小伙伴摇头晃脑聊天,突然聊到了独立,其中一小屁孩很认真地说“不行,独立没有预算,怎么独立”。 2010年法属圭亚那搞过一次公投,结果七成人希望完全融入巴黎中央政府,可见法国的凝聚力之强。有分析指这里在“经济、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方面严重依赖法国”,加上欧洲1968年建立了圭亚那航天中心,欧洲太空计划使这个偏远角落现代化。所有人相信,没有法国和欧盟的补贴,法属圭亚那会更贫穷。 这部纪录片讲述一位18岁鼓手在生日晚会后被杀死,死者母亲尼克复杂的心理活动,她在法庭上以天主教徒的身份宽恕了凶手,但当凶手短期服刑获释后,在一酒吧门口狂饮,尼克开车经过,瞬间有撞死对方的冲动,她打电话给警察,请警察过来接她,因为她此刻的状态不能再开车,一番言语交流之后,一次报复杀人的危机被化解。 在连小国寡民都算不上的法属圭亚那,竟有这种战胜心魔的力量,令人肃然起敬。

人类移民大潮中的中途岛

图片
《国界蒸发》(Evaporating Borders)是2014年由在塞浦路斯生活的南斯拉夫移民伊娃·拉迪沃耶维奇(Iva Radivojevic)拍摄,在葡萄牙纪录片电影节(Doclisboa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等影展上获大奖,被誉为当年最好的纪录片,十年后,在蒙特利尔纪录片电影节重新放映。 《国界蒸发》以国土分裂的塞浦路斯为背景,讲述想从中东、非洲和亚洲涌入欧洲的移民,以塞浦路斯为落脚点,塞浦路斯是欧盟成员国,却被土耳其和希腊割据,且两地间有着世界上最松散的边界。由于地处地中海,塞浦路斯成为阻挡船民北上的要塞,因此欧盟每年拨出专款,要它留住移民。 这是一部颇具象征意味的纪录片,国界蒸发本就是当今各国的时代特点,人类历史走到今天,移民变得空前易行,不安分的人们不分国籍,跃跃欲试都想移民,生活在他处已成为时髦的风景。 在这一追求极致的移民风景画中,最闪亮的是美国是纽约,在到达纽约之前其他国家都是中途岛(连川普都被这一潮流震撼)。在这星星点点的岛屿中,加拿大是冰封的大岛,塞浦路斯是蓝色的小岛,导演伊娃·拉迪沃耶维奇本人也凭着才艺,成功飞越中途岛后定居在纽约布鲁克林,生活了一段时间后现又搬去希腊雅典和爱琴海中的莱斯博斯岛。

斯大林家乡的“疯狂、可爱、古怪”

图片
今年获得瑞士洛迦诺电影节大奖金豹奖的格鲁吉亚纪录片《电光十字架》(Holy Electricity),是37岁导演Tato Kotetishvili观察家乡第比利斯的产物,他借家乡的“音乐、色彩和质感,感受情绪拥抱同胞,接受家乡的本来面目:疯狂、可爱、古怪”。 在首都第比利斯东北80公里的小镇哥里,导演还有一个大老乡斯大林,他1878年出生在那里, 后成为“统治世界的伟大格鲁吉亚人”,他至少具备了导演总结的格鲁吉亚本来面目中的“疯狂、古怪”两大特征。 经过30多年对苏联和斯大林的清算,格鲁吉亚至今还有37%的人相信“斯大林是格鲁吉亚的骄傲”(如果斯大林参加2018年格鲁吉亚总统选举,37%可直逼当选女总统Salome Zourabichvili的38.64%),斯大林博物馆是该国参观人数最多的博物馆,2023 年达到近14万人,除本国人外,俄罗斯、中国和泰国人居多。 尽管哥里主广场上的6米高斯大林雕像在2009年被总统下令拆除,至今还羞辱性地脸朝下躺在一处工地上,这丝毫没有减少斯大林崇拜者的信念“看看哥里小镇斯大林出生的小屋,再看看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宫。他是最穷的人,看看他取得了什么成就!如果不是上帝保佑,他怎么会被克里姆林宫接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