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省历史:加拿大曾对犹太人见死不救




------加拿大并非一开始就具有人道主义国家的面孔,它曾歧视有色人种,曾经排华,曾经在满船的犹太难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拒绝了他们,使他们再度回到欧洲被纳粹德国的铁蹄践踏。今天,加拿大作为一个人道主义大国是有其演变过程的,促成其变化的最重要因素是加拿大的民主政体和这个政体下的加拿大人民,他们是一群敢于和善于自我反省的善良公民。

74年前,加拿大曾经一度对急需救援的犹太人关上大门。岁末年初,在加拿大新斯科舍省举办的名为《圣路易斯号客轮(SS St. Louis):命运之舟》的展览讲述的就是这个故事。新斯科舍省位于加拿大大西洋沿岸,这里不仅埋葬了失事的泰坦尼克号的部分死难者,还在1939年夏天葬送了900多名犹太船民走向新生的最后希望,在被加拿大政府拒绝入境后,圣路易斯号客轮被迫返回欧洲,其中227人随后死于纳粹集中营。加拿大犹太人大会希望政府就此道歉,此前加拿大政府已就历史上的华人人头税问题和日本人在二战期间被监禁一事道歉。  

1939513日,937名持古巴签证的犹太人搭乘圣路易斯号客轮离开德国汉堡前往古巴避难,却不知在8天前古巴改变政策令签证作废,抵达哈瓦那港后只有22名非犹太人被允许入境。在紧急联络阿根廷、乌拉圭、巴拉圭和巴拿马等拉美国家及美国被拒后,圣路易斯号客轮只能在美国炮艇的监视下沿着佛罗里达海岸北上,到达加拿大海域后,圣路易斯号船长希望加拿大能收留这些犹太人。

当时,正陪同英国王室访问美国的加拿大总理麦肯齐-金下令不许船民入境,并强调“这不是加拿大的问题”,移民部长弗雷德里克-布莱尔(Frederick Blair)更表示“没有一个国家可以为成百上千想离开欧洲的犹太人敞开大门,如果这批犹太人进了加拿大,随后船民会大批跟进”。移民部长布莱尔以反犹太倾向著称,他在位期间阻止欧洲的犹太难民入境,在战争前的19331939年间,加拿大只接收了5000名犹太人,而美国同期则接受了20万,墨西哥也接收了2万。在圣路易斯号事件前一年,布莱尔向总理汇报说:“犹太人要求进入加拿大的压力空前强大,但凭着35年的应对经验,我高兴地看到这种压力被小心翼翼地控制住了”。一份后来解密的在1938129日呈递给总理的备忘录上写明:我们不需要更多的犹太人,但目前不便明说。

1939年,一个犹太人团体去渥太华询问加拿大能接纳多少犹太人,得到的回答是一个都嫌多。当时经济不振,加拿大社会因害怕外来移民会抢走工作机会,普遍对非基督徒和非白人移民存有敌意。展览中就有这样的老照片:一张英法双语的通告上写着,这里不欢迎犹太人,这里是法裔人的村庄,希望你们走开。英裔地区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写有“犹太人走开”的木板高悬于电线杆之上。圣路易斯号客轮上一位犹太妇女寄给哈利法克斯友人的明信片得以保存下来,上面的文字是:好食品,好人群,就是没有犹太人。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随圣路易斯号客轮在外海漂泊的犹太船民们,只能远眺加拿大移民局设在哈利法克斯港口最南端21号码头上的办公室,那里是大西洋客轮的终点,也是与纽约的爱丽丝岛齐名的欧洲移民集散地。21号码头在1971年停止使用,2009年成为国家移民博物馆,2011年,纪念圣路易斯号船民事件的雕塑“良心之轮”就竖立在这里。

1976年,这一事件被英国拍成电影《苦海余生》,尽管电影中没有提及加拿大政府的作为,却并不妨碍加拿大人追究自己在其中的责任。10多年前,加拿大历史上这黑暗的一页被曝光,事发时移民部长布莱尔的侄子当时是一名浸信会主教,他率领一帮神职人员向犹太船民的后代致歉,但官方的正式道歉迟至今日尚未到来。

2009年,加拿大首次举办展览回顾圣路易斯号客轮事件与加拿大的关系,加拿大海事博物馆馆长相信故事最初是个幸福版本,两名乘客透过舷窗开心微笑的照片就是证明,但在美洲沿岸连连碰壁后被迫返回欧洲时,人们开始恐慌甚至自杀。加拿大新斯科舍省文化遗产厅长托尼因斯希望最新的展览能帮助人们深刻了解反犹太主义的根源,了解反犹太行为就在家门口以难以想象的方式发生过。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周永康自辩书的一处硬伤

资料库:北京认定的25名恐怖分子全名单

傅高义《邓小平时代》大陆版被删了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