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情和谨慎交杂的加中关系
小杜鲁多去年底访华未能开启加中自贸谈判,1月温哥华朝核危机峰会把中国隔离在外,3月特朗普宣布加征钢铝税后配合美国对中国钢铁采取措施,北京对渥太华屡屡感到不爽。小杜鲁多不仅有亲华的父亲,在竞选时更说“一定程度上欣赏中国”,但执政后加中关系为何不平顺。 有专家指热情和谨慎的奇妙组合,令加中关系百年来起伏跌宕。
加拿大皇后大学国际与国防政策中心研究员路易-德勒瓦(Louis A. Delvoie)今年1月在加拿大最古老的日报《金士顿标准辉格报》(thewhig.com )撰文《加拿大与中国关系》,回溯双边交往百年历史,发现加拿大对接近中国的热情比较谨慎的原因,除人权问题外还有其他因素,如加拿大人欢迎中国学生和游客涌入,但又担心中国间谍获取政商信息,加上源自中国的网络攻击和中国国企收购加拿大石油和天然气行业的意图。甚至连加拿大安全情报局前局长也警告中国正从加拿大政界招募代理人。加拿大人可能反感中国政治和社会的某些方面,但从国家利益而言,中国又无疑是不容忽视的。
在从事外交及安全政策研究前,德勒瓦曾担任加拿大驻阿尔及利亚大使和驻巴基斯坦高级专员, 他认为加拿大与中国建立亲密关系的首要障碍是地理和文化,政治制度迥异又为其增添了意识形态色彩。100多年前两国人民首次接触,当时天主教和新教把中国视为传教的沃土,远赴中国的数百名加拿大传教士深入穷乡僻壤,传福音办学校和诊所,深受欢迎,传教士也称赞中国人热情好客和智慧。但中国民族主义者怀疑传教士要颠覆中国文化,1898年兴起义和团运动,数百名传教士和中国皈依者被杀。
1870年代,中国苦力来加拿大建铁路,尽管从事的工作薪水低危险大,却遭卑斯省政客和劳工团体敌视,认为中国人冲击了劳工市场。渥太华屈从地方压力,从1885年起对中国移民征收50美元人头税,1900年升到100美元,1904年又涨到500美元,1923年加拿大立法削减中国移民,这是加中关系史上的高度歧视阶段。
中国抗日战争期间,加拿大医生白求恩不远万里去中国救治受伤的共产党人,毛泽东的“纪念白求恩”一文成为文革期间中国人必读的文字,令白求恩至今仍受中国人尊敬。但40年代末两国关系恶化,加拿大跟随美国拒绝承认北京政府,并连续20年投票反对中国加入联合国,1950年代头三年,两国更在朝鲜战争中兵戎相见,关系跌至最低点。
1959年加拿大农业部长访华达成出口小麦协议,加拿大实业家和银行家回国后强烈建议渥太华承认北京政府。1970年老杜鲁多与北京建交并于1973年访华,成为历史上首访中国的加拿大总理,他与毛周邓等友好交谈,在这个阶段加拿大追求与中国建立友好和富有成效的关系。
老杜鲁多之后马尔罗尼政府增加了与北京的商业往来和官员互访,但1989年天安门屠杀中断了一切,加拿大中止了所有官方接触。1990年代中期,中国经济改革成果开始显现,经济跨越式发展令各国瞩目。克里田总理率300名政商领袖组成的“加拿大团队”访华,两国关系走上发展大道。2006年保守党执政后两国关系再次降温,哈珀总理 把人权问题放在首位,但北京坚决抵制对其内政的外来干涉,两国关系恶化。哈珀政府的立场赢得了人权组织的赞誉,但遭工商界谴责,三年后哈珀改变方向,但为时已晚。哈珀到北京时,遭中国总理公开责备。
小杜鲁多对中国的态度一向积极,特别是在特朗普要重审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后,他决心加强与中国的经济联系,谈判对华自贸协定也成为渥太华的热门话题,但当小杜鲁多向中国提出涉及劳工标准、性别平等和环境保护的“进步贸易议程”后,形势再度晴转阴,因为北京反感他国对其内政的干涉。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