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目前显示的是 十月, 2019的博文

连接加拿大和格陵兰的因纽特人

图片
8月1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公开表示要购买丹麦的格陵兰岛,被拒后甚至取消了对丹麦的国事访问,紧接着美国国务院宣布计划明年重开1953年关闭的驻格陵兰领馆,以加强美国在“整个北极地区政治、经济和商业上的战略利益”。在美国表露对格陵兰岛强烈的战略兴趣的同时,加拿大人发现因纽特人早已成为加拿大和格陵兰连接的纽带。 8月22日,加拿大环球电视新闻网(Globalnews)指“美国并非唯一对格陵兰感兴趣的国家”,中国、俄罗斯和加拿大也对格陵兰岛有兴趣,而“加拿大的利益源于对北极的领土主张以及加拿大因纽特人与格陵兰岛因纽特人的关系”。报道援引巴黎国际关系学院(ILERI)南北极地缘政治学教授米迦·墨雷(Mikaa Mered )的论述“居住在加拿大努纳武特地区的因纽特人维系了加拿大和格陵兰岛之间的关联。努纳武特地区的居民是因纽特人,格陵兰人也是因纽特人。为了更多地融合,边境两侧的因纽特人已经有了互动,人们在谈论泛因纽特主义(pan-Inuit-ism),还召开过会议,见诸于报端”。 原来被称为爱斯基摩人的因纽特人居住在加拿大的北极区域,根据2006年加拿大人口普查报告,加拿大全国共有50480名因纽特人,其中努纳武特地区24640人、魁北克省北部10950人、纽芬兰和拉布拉多省的拉布拉多4715人、西北地区4165人,1982年制定的加拿大《宪法》第25和第35条将因纽特人与原住民和梅蒂斯人并列为加拿大三大土著人群。格陵兰的因纽特人在1300年左右通过现在成为加拿大的北极地区往东迁移到西格陵兰岛,1400年左右抵达东格陵兰岛,到2018年全岛共有50787名因纽特人,占格陵兰岛人口的88%。 20世纪60年代,加拿大政府资助在西北地区(当时包括努纳武特)和魁北克北部创办因纽特人寄宿学校,来自北极的因纽特年轻人第一次接触到了1960年代在加拿大盛行的民权和人权思想,出现了第一批推动土著人权运动的因纽特活动家,后来还出现了跨国界的泛因纽特运动。1977年,来自加拿大、格陵兰和阿拉斯加的因纽特人成立了极地因纽特人组织,1980年加拿大和格陵兰的因纽特人正式更改自己的称谓,把含贬义的“爱斯基摩”(吃生肉的人)一词改为“因纽特”(真正的人),但在美国的阿拉斯加还继续保留爱斯基摩的叫法。1983年,极地因纽特人组织更名为因纽特人北极圈委员会(ICC),作为格...

新的世界秩序需要加拿大硬起来

图片
前加拿大外交官兰多夫-曼克(Randolph Mank)日前在加拿大智库公共政策研究所(Institute for Research on Public Policy)网站撰文,指“被夹在超级大国之间的加拿大必须改变外交政策,以更加无情的利益取代侠义”。 在这篇题为《新的世界秩序需要加拿大硬起来》(A tougher canada is needed for the new world order)的文章中,作者指“第二次冷战已经开始,加拿大和伊朗是两个不同等级的早期战场。正如上次冷战那样,拥有核武的超级大国将竭尽所能避免直接冲突。新冷战首先在贸易和技术领域展开,华为是中美竞争的焦点。因涉嫌违反美国对伊朗制裁的欺诈行为,加拿大应美国要求在温哥华拘留了华为首席财务官孟晚舟,这令形式变得混乱。中国把加拿大视为美国代理人来惩罚,而美国惩罚华为及其客户伊朗。再加上伊朗的核野心,紧张局势倍增”。 加拿大人务必明白三点:一是世界秩序在发生真正的变化;二是加拿大外交政策存在不足;三是加拿大不得不认真对待和捍卫自己的利益。  人们都明白世界秩序正在变化,蔑视秩序的美国总统加速了这一进程,他毫不怜惜地破坏了与加拿大和其他国家的特殊友谊。在全球力量争夺中,中国崛起与美国衰落一样明显。苏联解体后的世界并未走向单极,911恐怖袭击及在阿富汗和伊拉克进行的军事行动无效又昂贵,在竞争对手面前暴露了美国霸权的空洞无力。虽然美国仍是世界主导力量,但其年度预算赤字近达1万亿美元,国债累计增加到22万亿美元,负债已威胁到美元基础,也即美国取得全球经济主导地位的关键。08年灾难性的经济崩溃令特朗普明白,美国这昔日巨人再也无法进行更多的国际冒险。与此同时,中国持续在南海岛礁建立军事基地,把美国在该地区边缘化、占领台湾、控制国际航线和牵制日本,其蔑视国际法的行为并未受惩罚。扩张性的“一带一路”把中国力量和影响力扩展到亚洲、非洲、中东甚至欧洲,俄罗斯因此得以喘息并站稳脚跟,也使其他国家在经济上更依赖中国。 但中国自身前景尚不明朗。尽管它用允许公民追求经济利益、享受消费诱惑及自由旅行来换取公民服从,但社会并不稳定,香港、台湾、西藏和新疆的抵抗令北京四面楚歌。中美直接冲突的爆发点最终很可能就在中国试图平息动荡的地区或在其“一带一路”沿线出现阻力的地方。加上处于混合状...

油菜籽如何成为中国打击加拿大的利器

图片
在中国自今年三月以发现害虫为由停止进口加拿大油菜籽后,渥太华9月6日宣布正在世贸组织内部寻求双边磋商,根据规则,加中两国应在30天内举行会谈,如会谈失败,加拿大可要求世贸组织裁决。2018年加拿大向中国出口了476万吨油菜籽,占总出口量的40%,我们现在就 回顾一下自2009年以来的十年间,油菜籽是如何逐步成为中国打击加拿大的利器的。 早在2009年11月,中国以担心黑胫病传播为由对加拿大油菜籽做了限制性规定,要求加拿大出具油菜籽无黑茎病证书。黑胫病是一种危害油菜种植的茎基溃疡病,1970年代首先在加拿大发现,因其会使受感染植物的茎变暗而得名,流行于美国、澳洲和法国,在中国没有发现。这一限制使加拿大油菜籽价格下跌,对华出口从09年的220万吨降至10年的90万吨。加拿大曼尼托巴大学植物学教授费尔南多(Dilantha Fernando)受命与中国监管机构合作研究黑胫病传播的可能性,最终导致中国在2012年放松了进口限制。 2016年,中国又盯住了加拿大油菜籽里的“杂质”,要求从4月1日起把2.5%杂质含量减少到1%,理由又是黑茎病。加拿大油菜籽生产商认为这不仅代价昂贵,也不会降低黑茎病传播的风险。费尔南多教授对中国再次决定以黑胫病为由施加限制感到震惊,因为前一次的研究已发现“黑胫病已存在很久,但病原体还没有建立,这明确预示着它不会传播。更何况油菜籽出口到中国就直接进粉粹厂,而非去农田,连病原体建立和流行的土壤都没有”。在接受加拿大《环球邮报》华裔女记者许平安(Ann Hui)采访时,费尔南多质疑中国决策依据的到底是植物病理学还是政治学?圭尔夫大学植物学教授戴夫休姆(Dave Hume)也认为“只要中国不想大量进口油菜籽的时候,问题就出现了”。 2016年8月,许平安发表长篇调查报告,质疑《中国限制油菜籽的真正原因:科学还是政治?》,文章引述加拿大行内人士的分析指中国的行为近似讹诈,因为没有任何油菜籽出口国达到了中国要求的1%杂质标准,他们相信真实原因是中国油菜籽丰收,黑胫病成为“非关税壁垒”的最好借口。 油菜籽争议是2016年两国关系的重要议题,经与中国质监总局局长支树平激烈谈判后,1%杂质含量限制的执行日期从4月1日推迟到9月1日,9月下旬,两国总理互访后最终达成协议,中国无条件维持每年26亿元加拿大油菜籽的进口,直到2020年。 北京深知油菜籽在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