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国旗和罗家伦










因疫情滞留危地马拉已110日,困居利文斯顿孤岛闲来无事,聊一聊印度国旗的趣闻。

1921年,圣雄甘地首次向印度国民大会提出了国旗设计方案。橘红色代表印度教徒,绿色代表穆斯林,白色代表其他宗教,中心是一个传统纺车,象征着甘地的目标,通过制造自己的服装来使印度人自力更生,抵制英国货。

但到1947年8月15日独立前几天,印度特别制宪议会决定用代表永恒法律之轮的阿育王法轮 Dharma-cakra 取代传统纺车。在中文世界里,传说是中国人罗家伦改的,尽管网上找不到印度人对这一说法的支持。

罗家伦(1897年12月21日-1969年12月25日),籍貫浙江绍兴,生于江西进贤,是五四运动领袖,清华大学首任校长,中国驻印度首任大使。其长女罗久芳在印度读中学,留学美国后曾执教于密西根大学和华盛顿大学,2006年她在天津百花出版社出版的回忆录《罗家伦与张维桢:我的父亲母亲 》中记录了其父为印度国旗出谋划策的故事:

1947年7月26日,罗家伦为即将赴莫斯科任职驻苏联大使的尼赫鲁的胞妹 Pandit设宴送行,期间总理尼赫鲁和其他政要从国会直接赶来赴宴,问及罗家伦对印度国旗的意见,罗家伦谦逊一番后表示用佛教法轮替代圣雄甘地的传统纺车更好。印度国旗由此诞生。

大致的内容在百度罗家伦词条里记载如下:

1947年印度独立,罗家伦任中华民国第一任驻印大使。一次使馆晚宴,印度总理尼赫鲁受邀,谈及国会对国旗的讨论,谈到把甘地土布运动的纺车置于中央。罗家伦听了不以为然,说:“一个像印度这样疆域广而人口众多国家的国旗,最好要使散布在各区的人们,看到政府颁布的图案和说明,就能按照仿制,不致错误。甘地的纺车虽简单,但棍棒等件仍然很多,各处仿制,很难合乎比例,将来势必不能一致。国旗不易标准化,是不方便的,这是我所持的第一个理由;我知道甘地抵制英货的纺织土布运动,自有印度独立史上的意义,可是印度要建国,必须要现代化,断不能停滞在手纺脚勾的原始土车上,这土车时代任务过去了,就在当时,它也不过起到了有限的作用,何必把它延长的重建印度的影响,这是第二个理由。第三,何不主张将你们历史上和艺术上著名的阿育王法轮,放在中间呢?阿育王法轮虽有许多轮齿,可是都是按一定几何图案的比例,不但容易绘成,而且民间处处都有现代的印本。正位于国旗中间,实属最美丽,又深切地富于涵义,更易普及。这件有代表印度统一性的古迹,其历史性岂不比纺车更悠久吗?”在座的人都点头大笑,称赞这是最有价值的意见。尼赫鲁先在沉思,继而也频频点头。

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的师弟谭云山是现代玄奘,他1928年西行印度,后担任印度国际大学中国学院院长,被印度总理英·甘地夫人称为“伟大学者”,谭云山的儿子谭中(Tan Chung)1955年自上海交大追随父亲去印度,也成为印度著名的华裔学者,2015年,谭中在英文著作《喜马拉雅山呼唤:中国和印度的起源》(Himalaya Calling: The Origins Of China And India)第218页引用了罗久芳与印度国旗有关的回忆,成为网络里唯一可查的英文记载。

印度官方对国旗的解释,可引用曾担任首任副总统和第二任总统的哲学家萨尔瓦帕利·拉达克里希南(Sarvepalli Radhakrishnan)对国旗的解释:藏红花香料的橘红色表示无私,印度领袖必须致力于工作,对物质利益无动于衷;白色是光明,引导印度走真理之路;绿色是印度与土壤的关系,所有生命都源于绿色。中央是代表真理的佛法之轮,象征美德至上,轮子又象征着生命和运动,表明前进的印度不抵制变革,有着和平变革的活力。

至于传统纺车被阿育王轮取代,尼赫鲁的解释是更加实用,设计更对称。据说圣雄甘地虽不十分满意,但还是接受了。

目前的印度法律规定,侮辱国旗者,最高可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罚款。2002年1月修改后的法律允许公民在平常日子里悬挂国旗,此前只允许平民在国旗日悬挂国旗。

而国旗最终采纳的是中国人罗家伦的意见,估计印度人对此一无所知,试想在印中两国剑拔弩张、印度人视中国人为第一仇家的今天,如果中国人轻声告诉印度人:你们的国旗都是中国人修改的!

印度人会露出什么表情?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傅高义《邓小平时代》大陆版被删了些什么?

两位噶玛巴:一位受困印度,一位游走世界

盛雪:李竹阳获救彰显加拿大人权大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