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猫拥抱者”史蒂芬·罗奇



自今年2月以来,互联网上发起中国茉莉花革命与刘晓波获诺贝尔和平奖的冲击波,加上国内存在已久的维权运动及令百姓怨声载道的通货膨胀汇合在一起,挑战中国政府的高压维稳政策,4月,艺术家艾未未被关押令国际社会失望,美国对中国的人权政策渐趋强硬,使中国在国际社会的角色显得更加被动。但在5月27日,亚洲摩根士丹利的非执行主席、耶鲁大学教授史蒂芬·罗奇在总部设于布拉格的智库网站《项目辛迪加》(project-syndicate)发表文章《中国不同于世界的十大理由》,为中国辩护。

史蒂芬·罗奇开门见山地说:“中国怀疑论者又重新集结起来。他们的到来就像海潮一样,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次。然而,一年又一年过去了,中国毫不理会这些反对者并坚持自己的发展道路,继续保持着现代史上最壮观的发展奇迹。而且这种趋势似乎还将继续下去。”

史蒂芬·罗奇的文章没有涉及意识形态或人权领域,只是说“如今这种中国怀疑论者的狂热,反映出一系列对中国经济的忧虑:特别是对通货膨胀、过量投资、工资飙升以及银行坏账的关注。许多有名的学者警告道:中国很可能成为‘中等收入陷阱’的牺牲品。这一现象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发生过。”史蒂芬·罗奇找出了“十大原因来解释为什么不能通过参考其他国家的经验来推断中国经济的走向。”

这十条原因具体是“实行了58年、制定了宏大目标的‘五年计划’”, “‘稳定压倒一切’的政策保证”,“ 30年改革开放释放的中国经济活力”,“ 高达50%以上的国内储蓄给中国带来很大的好处”,“ 空前的城市化浪潮”,“‘ 低垂的果实’—消费及服务业”,“ 外国直接投资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 朝着知识型经济稳步前进”以及“全球位列第三的专利申请”。

罗奇的文章在国际上引起反响,美国《商业内幕》(business insider)网站收到读者投书,认为“与其说中国有决心和战略,不如说它是有经济计划的独裁者,在历史上,充满野心的独裁者多次失败,独裁并不是组成政府的完美形式。”不同意见也出现在罗奇自己的脸书上,保加利亚读者尤托夫(Krasen Yotov)说:“罗奇让我想起了保罗萨缪尔森,他曾视苏联为‘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我认为迟早中国将面临前苏联同样或更大的问题,最终将崩溃。”在美国一家投资管理公司工作的马丁说:“独裁政府控制资本会令经济崩溃,罗奇不解决核心问题,他说的多年计划令我想起了前苏联。”

早在2007年,在美国的中国经济问题专家何清涟女士,就曾评价罗奇是“拥抱熊猫者”,是“中国政府的‘好朋友’,但“绝对不是中国人民的‘好朋友’。”当年她在《评史蒂芬•罗奇迟到许久的中国认知》一文中,提醒他“到处大谈中国经济的美好发展”时,要注意“当中国的廉价劳动力终日辛苦而难于维持体面生存时,当中国当局不断将本应由政府负担的公共福利如住房、医疗、教育等当作‘包袱’甩给中国老百姓时,他们又哪里有余钱去增加消费?”

何清涟批评中国特色的经济增长是剥夺穷人,摧毁穷人的购买力,罗奇等“拥抱熊猫者”生活于自由国家,但一接触中国就发生了淮桔成枳的变化,利用他们的特殊地位为提高中国政府形象而成为中国政府的“好朋友”,因此成功地在中国获得商业利益。

中国《环球企业家》杂志曾在2010年撰文颂扬“罗奇的与众不同之处”,称“他是极少数既能够让华盛顿的议员倾听其看法,又能够同中国的政府高官们把酒言欢的人”。罗奇1998年以文章《中国与众不同》(This China Is Different)进入中国领导人的视野,两年之后成为每届中国发展高层论坛的贵宾,文章透露随着他对中国政府影响力的提升,摩根士丹利在华业务也不断提升,参与了一系列极具标志性的中国项目。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傅高义《邓小平时代》大陆版被删了些什么?

两位噶玛巴:一位受困印度,一位游走世界

盛雪:李竹阳获救彰显加拿大人权大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