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博尔赫斯基金会


















1924年7月从欧洲回来后,博尔赫斯开始在布宜诺斯艾利斯长住。1929-1938年他和父母住Pueyrredón 2190号,这栋米黄色大楼现在还竖立在十字路口,车水马龙十分喧闹。我发现整栋楼只有他们住过的五楼挂着出售或出租的牌子,猜想可能是博尔赫斯把那里的气场弄得不一般。

1938年他的英裔父亲去世,他和西葡混血的母亲往西南搬了5条街,在红瓦白墙两层楼的Anchorena 1672又住了5年,期间博尔赫斯一直在Boedo区的市立小图书馆编写书卡。

1986年他在欧洲旅行期间去世,两年后他的日德混血妻子玛丽亚·儿玉成立博尔赫斯基金会,1994年买下1672号楼隔壁的1660号楼做基金会总部。今天,它仅在周四周五中午各开放两小时。

周四中午11点我按响了基金会门铃,开门的是一位70来岁的老妇,我一边判断她是否是博尔赫斯的未亡人,一边告诉自己她不是,因为她没有亚裔特征,而儿玉被敌人形容为“黄皮肤的女人”,况且两人年龄感觉上有差不多一轮的差距,让我确信她不是的,是当我向她解释博尔赫斯收藏的汉字“寿”的含义时,她表露出来的兴奋,而有着日本父亲的儿玉,不可能没听说过寿字。尽管如此,我还是非常享受这次对基金会的拜访,因为我看到了博尔赫斯在1924-1927年间办过的杂志《马丁费耶罗》、他用过的两个马黛茶罐、一把奇怪的木椅(中间靠背上半段是条木下半段是圆钢)、属于他的两根盲人木杖,和1981年某机构授予他的终身成就奖——一尊似乎随时会腾跃的人头兽雕塑。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他留在手稿上的字迹,那一排排延伸开去的字迹细小瘦长,彼此独立却又整齐地向右倾斜着身子,像是某类已经绝迹的昆虫。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傅高义《邓小平时代》大陆版被删了些什么?

两位噶玛巴:一位受困印度,一位游走世界

盛雪:李竹阳获救彰显加拿大人权大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