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中国面临的地区安全风险大于经济风险


据美国之音1月3日报道,全球风险咨询公司欧亚集团在刚刚发表的2012年全球风险预测报告中将中国列为十大风险之一。但报告作者认为,涉及中国的风险主要来自于围绕南中国海领土争端的地区安全问题,而不是经济层面。欧亚集团在1月3日发表的报告中指出,由于中国民族主义情绪的抬头、正在进行的权力交接、以及高层内部对于中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角色的不确定性,北京2012年在外交政策上作出“惊人之举”的风险正在上升。

欧亚集团全球宏观研究部主任大卫·戈登:“2012年将考验中国作为亚太地区的经济主导力量和美国作为该地区的安全主导力量之间的平衡。此处的风险在于,中国的邻国可能会在南中国海争端中采取更为大胆的手段试探中国,而正在进行权力交接的北京可能会以更加强势的姿态应对。美国采取何种姿态值得关注。”

“越南和菲律宾均有可能主动制造海事冲突,然后希望美国的介入使争议的解决朝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倾斜。”

欧亚集团总裁伊安·布莱默在发布报告时指出,和安全风险相比,外界担心的中国经济”硬着陆“风险要小很多。

他说:“政府将继续在经济复苏中扮演重要角色。这对于中国经济再平衡、从依赖出口向国内消费转型、以及建立更为完善的银行系统而言并没有帮助,但这是一个中期和长期的问题。我相信,我们在审视2013年和2014年风险的时候,中国的经济因素会上升。但就今年来说,这不是一个显著的问题。”

稍早几天,耶鲁大学教授斯蒂芬·罗奇在智库网站《项目辛迪加》上发表《为什么印度风险高于中国》一文,再次论及中国面临的风险,他聚焦的是经济层面的风险,不过他认为相对中国面临的经济风险而言,印度的情况更糟,因为“中国官员已经成功将通胀控制住”,而“印度的问题相对严重”。斯蒂芬·罗奇同时还是摩根斯坦利非执行主席,著有《未来亚洲》一书。

以下是全文:

为什么印度风险高于中国




今天,中印两国将成为当前全球经济大屠杀下一个受害者的担忧正越来越强。这将产生严重的后果。亚洲发展中国家及新兴工业化经济体2010-2011年度经济平均年增长速度为8.5%——接近世界其他地方3%的三倍之多。如果中印两国经济下滑,亚洲将会陷入危险之中,而且全球经济衰退也将很难避免。

从中印经济严重依赖于总体全球环境这个重要意义上,这样的担心是可以理解的。中国对外部需求的下行风险十分敏感——受危机蹂躏的欧洲和美国共同占据了2010年度出口总额的38%。而印度则因其庞大的经常账户赤字和外部资金需求而更多地受到全球金融市场的影响。

但是两国经济硬着陆的担忧被过分夸大,特别是关于中国。的确,中国正在为其在次贷危机中激进的经济刺激政策而付出代价。大部分额外支出来自于银行系统,银行因此可能出现由上述措施所导致的信贷质量恶化。此外还存在有关房地产市场泡沫化和通胀持续攀升的担忧。

尽管上述任何问题都不容小觑,但它们引发经济硬着陆的可能性不大。一直极端关注稳定的中国决策者已经迅速采取了预防性的行动。

最明显的一点是中国官员已经成功将通胀控制住。政府在农业部门采取了旨在缓解猪肉、食用油、蔬菜和化肥等供应瓶颈的行政措施,并成功控制了食品价格的上涨。整体消费通胀率也因此从2011年7月的6.5%下降到2011年11月的4.2%。

此外,中国人民银行在截止今年十月的12个月内将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五倍至6.5%,现在如果经济状况恶化,央行拥有足够的空间放松货币政策。银行业强制储备金率也是如此。政府已将处于创纪录高点的21.5%的强制准备金率调降了50个基点——如果情况需要,中国还拥有更大的政策灵活度。

中国也对房地产愈演愈烈的过度投机采取了积极的对策。2010年4月,中国实施了严厉的新政,将首次置业的首付比例从20%调高至30%,二次置业提高至50%,三次或更多次置业更是提高至100%。这项政策似乎收到了效果。11月,中国实行月度监控的70座城市中有49座出现了房价下降。

此外,今年很多人宣称中国经济是一个巨大的房地产泡沫,这是一种严重夸张的说法。的确,全社会固定投资已前所未有地接近国内生产总值的50%,但住宅及非住宅投资合计仅占其中15-20%的份额——不超过经济总量的10%。具体到楼面面积,住宅建设占据了中国房地产投资的半壁江山。清理十几座一线城市(占中国房地产市场泡沫的绝大部分)私营开发商开发的住宅地产表明,如果房地产市场陷入崩溃,仅有GDP的百分之一将会受到威胁——这并不会切实导致经济硬着陆。

至于中国的银行,主要问题似乎是地方政府债务膨胀带来的,根据政府数据,截止2010年底的地方政府债务总值达1.7万亿美元(约占GDP30%的份额)。大概近半数的政府债务是危机前遗留下来的。

刺激政策导致的一些新增债务可能出现问题,但每年约1500-2000万人进城的持续城市化进程为基础设施开发和住宅及商业建设投资提供了需求方面的支撑。这些因素缓和了信贷质量的风险,加之65%左右的存贷比相对较低,应该可以为中国的银行系统提供必要的缓冲。

印度的问题相对严重。作为亚洲唯一一个经常账户赤字的经济体,人们很难对它的外部融资问题掉以轻心。和中国一样,印度的经济增长势头正在减弱。但和中国不同的是,印度的下降势头更为显著——2011年第三季度GDP增速低于7%的临界点,而10月年度工业总产值实际下降了5.1%。

但真正的问题是和中国相比,印度政府的政策回旋余地远没有那么大。首先,卢比几乎陷入了自由落体。这意味着从2010年伊始就开始上调基准政策利率13倍以应对依然严重的通胀局面的印度储备银行很难切实放松货币政策。此外,政府综合大规模预算赤字占到GDP的9%左右,这严重限制了印度财政政策的自由。

虽然中国的经济状况好于印度,但中印两国出现经济崩溃的可能性都不大。如果没有进一步的经济冲击,亚洲地区不太可能出现经济硬着陆。

今天,欧洲货币联盟破坏性解体的可能性是切实存在的。如果这种情况真的发生,中印两国和绝大多数世界经济体可能将面临严重的困难——像2008年末及2009年初那样导致中国出口骤然减少和印度外部融资压力骤然增加。

虽然我仍对欧元持怀疑态度,但我相信推动欧洲融合的政治意愿将会占据上风。因此,我认为货币联盟解体的可能性不大。如果欧洲不出现这种最坏结果,那么印度或中国经济硬着陆的几率应该不大。

在政治经济虚假繁荣的引诱下,西方国家白白浪费了自己的力量。而在战略及稳定的驱动下,亚洲国家的力量却得到了加强。但现在亚洲必须实现自我重塑。发达国家出现的日本式停滞正在挑战依赖外部需求的亚洲转向依赖内部需求。正在挤压中国和印度的下行压力凸显了这一挑战。亚洲正面临决定性的时刻。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傅高义《邓小平时代》大陆版被删了些什么?

盛雪:李竹阳获救彰显加拿大人权大国形象

两位噶玛巴:一位受困印度,一位游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