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只是故事的引子

图片解说:魁北克本土电影节已近而立之年,电影节开办的时候,刚刚打开国门的中国人,还睡眼迷蒙。




La mort n'est pas la fin de l'histoire
死亡并非是故事的终结

电影《焦土之城》( Incendies )中公证人说的这句话,点出了导演Denis Villeneuve 对这部电影结构的设想:Nawal Marwan 的遗嘱启动了故事,一对未经世事的龙凤胎姐弟奔赴黎巴嫩发掘母亲生前的故事,寻找从未谋面的父亲和突然冒出来的哥哥。

遗嘱是剧情发展的源动力,红色字幕标记的小章节深化了情节,步步逼近故事的真相。Denis Villeneuve 十分内敛,善于控制情绪。面对贯穿始末的杀戮,只让演员默默淌下泪珠,很少失声痛哭。他对观众情绪的控制也是如此,在基督教徒射杀伊斯兰难民并焚毁巴士时,Nawal Marwan 表白自己的基督徒身份,抢下身旁伊斯兰女子的孩子,逃离火海,孩子扑向死去的母亲,被射杀。镜头在此非常吝啬,没有多加停留,观众还来不及落泪,就被剧情带走。

图片解说:《焦土之城》是2010年全球最好的电影之一。



这是一出另类的寻根故事,人类命运的沉重使这部电影充满压抑的情绪:因信仰差异而引发的杀戮,仇恨和冥顽不化。

44岁的Denis Villeneuve拍片16年,曾获过嘎纳和柏林电影节的奖项,此次《焦土之城》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如果2月27日获奖,也属情理之中。

今天是第29届魁北克本土电影节展映首日,看了《焦土之城》和《雪与骨灰》两部电影。为期十天的电影展映评审,共要检阅近300部去年完成的魁北克电影。

而魁北克的人口只有765万,比中国最年轻的海南省还要少100多万,它一年内生产的长短剧情片或纪录片可供参展参赛的就达300部,这搁在任何一个国家,都是件了不起的事情(文化上的强大是魁北克独立运动的内因)。在《焦土之城》之前,它的法语电影已经四次获得奥斯卡外语片提名,《野蛮入侵》( Les invasons barbares)摘得03年度的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除了问鼎奥斯卡奖的《焦土之城》外,本次电影节叫得响的本土电影还有Xavier Dolan的《想象的爱情》Les Amours imaginaires,这部电影去年进入了嘎纳电影节的非典型电影单元, Denis Côté 的《冰壶》Curling,他因执导这部电影获得2010年瑞士洛迦诺电影节最佳导演奖,以及Stéphane Lafleur 的《熟悉的土地》En terrains connus。

今晚所看的《雪与骨灰》也是一部扣人心弦的剧情片,31岁的导演Charles-Olivier Michaud 拍摄了两位战地记者在东欧的经历,结局是一位患创伤症候群,一位生死不明。这位曾在欧亚大陆从事国际贸易的年轻人,第一次做故事片导演也具有国际风范,从故事到人物都显异域色彩。

《雪与骨灰》没有被组委会推介,足可见魁北克电影水准之高。在电影结束后安排导演接受提问,Charles-Olivier Michaud 见离场者不少,调侃地说:谢谢还有朋友留下来。

图片解说:第一次拍长剧情片的Charles-Olivier Michaud身手不凡,用最少的经费,讲最深刻的故事。



他身上无疑潜藏着年轻一代魁北克导演足可乐观的未来,他能说包括中文在内的六种语言,游历过世界,但因下一部《焦土之城》20分钟后就要在拉丁影院开始,我只能匆忙离场。

在《焦土之城》的放映厅,工作人员解释说,Denis Villeneuve 正在美国,不能来参加电影节。

对于加拿大艺术家来说,成功者南下,是天经地义的事情,Celine Dion 如此,Denis Villeneuve 也不例外。


图片解说:希望Denis Villeneuve能凭《焦土之城》在下周的奥斯卡颁奖礼上捧得小金人。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傅高义《邓小平时代》大陆版被删了些什么?

两位噶玛巴:一位受困印度,一位游走世界

盛雪:李竹阳获救彰显加拿大人权大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