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兴的北极战略
译自8月27日总部位于东京的《外交家》(the diplomat)杂志网络版,作者司徒凡(Hugh L. Stephens),原文标题是《破冰:中国新兴的北极战略》。(Breaking the Ice: China’s Emerging Arctic Strategy):
加拿大总理哈珀刚刚结束他第七次的北极年度之旅,和往年一样,哈珀关心的是经济发展、环境保护和国防安全这类议题。但不断缩小的冰冠给加拿大政府带来了新的挑战,特别是西北通道问题,这一传说中的欧洲通往中国现在具备了适航性。美国坚持西北通道是国际水域,而加拿大则坚称属于国内水道。
中国最近表示出对这一水域的兴趣使西北通道问题更加复杂,中国的雪龙号极地考察船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破冰船,7月2日 它离开青岛驶向东北,沿着俄罗斯海域航行17000海里 。中国上一次对北极地区进行战略性试探是在1990年代。
中国的北极战略还体现在它正努力成为北极理事会的永久观察员,北极理事会成立于1996年,目的是协调北极地区8个国家(加拿大,美国,俄罗斯,挪威,丹麦(格陵兰),芬兰,冰岛和瑞典)的可持续发展及其在北极圈内的领土问题。加拿大将在2013至2014年担任理事会主席国,将不得不面对中国的永久观察员申请。据报道,挪威反对中国的这一申请,自2010年刘晓波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以来,中国与挪威的关系陷入紧张。中国已经和日本,韩国,意大利和欧盟一道成为特设观察员,但永久观察员的身份,将使中国有资格参加北极理事会的所有会议。
北极地区存在着领土争议,西北通道的国际地位问题也悬而未决。鉴于中国在南中国海岛屿基线问题上存在着广泛的争议,它过去和未来都会在北极争议中持谨慎立场,以免破坏其在南中国海的利益。但总的来说,中国在北极问题上的立场具有弹性,在坚持维护全球利益的前提下,允许非北极国家分享其资源。
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那就是中国对北极地区的兴趣正在加强,无论是航路的开通和运输,获取资源,还是对冰雪融化所造成的环境变化,以及地区防卫及安全。这一点,无论是加拿大或美国,都应该注意。
加拿大亚太基金会(Asia Pacific Foundation of Canada)执行长司徒凡(Hugh L. Stephens)有着35年在亚洲国家政府与企业的经验,他同时还是Trans-Pacific Connections负责人。
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