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刚:中国艺术家只是社会的寄生虫




美国密蘇里州圣路易社区大学美术系教授左映雪,可能不了解张晓刚。他在07年7月来纽约举办个展时,对获得巨大商业成功的张晓刚进行了猛烈抨击。当时他正接受我的专访,随后我写了篇《喧囂与炒作:誰買了張曉剛們的畫》,在艺术网站引发了一场热战。

一年后,在纽约皇后区美术馆见到张晓刚,当时他很沉默,没有纠正左映雪带给我的印象。

翁菱的艺术访谈片《张晓刚》使我发现了一个很具吸引力的人物,他形象厚重朴实,用低沉的嗓音讲述实实在在的人生经历,令我心生好感,更何况他和我一样,逛世界时,都以博物馆为第一目标。

这位初次卖画只卖了100元人民币的大画家,现在北京有着一个2000平米的大画室,这与他20年前在四川美院8平米的宿舍兼画室相比,有天壤之别。现在,张晓刚是千万元身价的天王巨星,对于自己在商业上的成功,他认为只是“概念上的炒作,市场是个大游戏,画家本人无法掌控。”

在四川美院执教的十年,被他称为最痛苦的年月,因为他白天是教师,晚上是魔鬼,那时他关注死亡,否定生活中的很多东西,根本不相信爱情。

走了欧洲的美术馆后,张晓刚对名家的感情由原先的爱慕变成绝望,原来他深刻感受到这些大师们都是“外国人”,他们具有自己独有的民族性。张晓刚第一次感觉到自己是中国人,他回国后平生第一次好好地打量了中国人的脸,并学会了读照片,随之就有了他的《老照片》系列。

在张晓刚看来,艺术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只要找到自己的生活经历就行,他形容过去就像藏在抽屉里的东西,只要打开,它们就在里面,一动不动。这抽屉就是他的宝库,因为他只对过去感兴趣,对流行时尚无动于衷。

他认为中国艺术家与社会有着一种奇怪的关系,前者可有可无,自己成功后,这种关系也没有变,对中国社会而言,艺术家只是个另类的寄生虫。

张晓刚认为人是自私的,艺术家要承认这一点,否则就无法理解别人的自私。他很实在地说,人不要装。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傅高义《邓小平时代》大陆版被删了些什么?

两位噶玛巴:一位受困印度,一位游走世界

盛雪:李竹阳获救彰显加拿大人权大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