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两位80后青年对茉莉花革命的不同看法







2011年,中东年轻人创造了历史,在茉莉花革命的网络阶段和街头运动中,青年们都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在受到茉莉花革命冲击的中国,政府视年轻人为不稳定的力量,并加以防范,例如北京大学就将全面锁定十类学生,建立会商制度,对学业困难、思想偏激、心理脆弱、经济贫困、学籍异动、生活独立、网路成瘾、就业困难、罹患重大疾病和受到违纪处分这十类学生重点控制。

中国年轻人到底处于什么样的状态?他们是否有可能和中东国家的同龄人一样,由网络而街头,促成中国未来的政治变革?两位80后青年对这一问题做了不同的回答。

1988年出生于山西的李禹东曾是中国小有名气的少年作家,读高中时出版了侦探小说和散文集,2010年从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社会和政治学系毕业后回国,目前在加拿大和英国游历,他认为在共产党严密控制网络和掌握强大军队的情况下,搞茉莉花革命毫无意义,不但冒生命风险,还会影响中国的发展。况且国内没有多少年轻人了解情况,他自己也是3月份来加拿大后,才知道茉莉花革命的,中国绝大多数年轻人忙于谋生,不关心政治。他说:“中国年轻人很实际,就是关心自己明天的出路,孟子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多半人还没有到‘达’的位置。”

李禹东从英国留学后选择回国,他的发展目标是进入未来中国社会的上层,因为只有这样才能为未来的中国做更多的事情。“总的来说,我对中国社会持乐观态度,中国迟早会有政治变革,只是变革的方式不一样。我认为中国不可能走多党制,多党制会使中国分裂,陷入军阀割据,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李禹东把经常在网络上表达不满的年轻人视为无所事事的愤青,因为“有事情干的年轻人”不会泡在网里。他认为中国并不处于革命阶段,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给共产党调解各种矛盾提供了可能。他说:“经济增长给了中国政府一个很好的伸缩手段,使得它可以做到哪里有问题就修补哪里,而晚清就如李鸿章形容的北洋水师,是一张浆糊纸,风一吹就倒,因为晚清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去修补社会问题。”

1984年出生于湖北武汉的孔灵犀,08年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他不认同“中国现在年轻人过分自私、物质化,缺少动力与民主诉求,因此中国民间不具备民主转型的动力”这一说法。他在今年2月发表《燃烧中国青年的埃及梦》一文,指“尽管中国年轻人看似自私、冷漠,但外部环境的巨大变化将让他们迅速选择参与历史变革;瓮安事件就是一个中小学生自发上街并焚烧数座政府大楼的实例。”

目前人在纽约的孔灵犀为中国青年基金会负责人,他认为中国政府“无法在技术上做到真正的信息垄断与封锁。尽管Facebook和Youtube在国内被封锁,但与之对应的却有近三千万学生和年轻人天天使用的人人网,百度贴吧,手机短信,以及用户量数亿的QQ软件和QQ群。本土化工具所具有的广泛动员优势甚至比 Facebook都要强大。”
他相信在“中国的未来,任何形式的封锁都无法真正影响到年轻人有效地联络与自发地进行组织。”

孔灵犀认为中国青年面临着两大挑战,一是“这一代绝大多数人因为教育和舆论封杀的原因,没有机会和条件去吸收各国民主化的宝贵经验,这导致很多人盲目、迷茫和悲观。需要通过深入的交流和分析,认清中国民主转型的道路。”另一挑战是“这一代人多负面经历,缺乏对构建美好世界的想象以及对领导品质的核心价值的理解。需要通过交流让更多年轻人理解,成功将取决于今后是否能够把撕裂的社会重新弥补完整,抚平国家的创伤,并构建一个散发着创造活力的中国。”

评论

此博客中的热门博文

傅高义《邓小平时代》大陆版被删了些什么?

两位噶玛巴:一位受困印度,一位游走世界

盛雪:李竹阳获救彰显加拿大人权大国形象